悠遊卡成立20年才玩行動支付,如何靠「悠遊付」彎道超車?

悠遊卡旗下的「悠遊付」2020年3月底上線以來,會員數剛破23萬大關,但跟同業相比,在實體電子票證的小額支付領域稱霸的悠遊卡,現在才開始玩行動支付,如何「彎道超車」?
2020年3月23日,悠遊付App正式上線,對民眾來說,未來包括搭車、轉帳、付款、加值和繳費等,都可隨時隨地一鍵完成。
只是,迄今發行破上兆張卡,年活躍卡數2500萬張的悠遊卡,雖然在實體通路是龍頭,但竟在2020年3月下旬才加入行動支付紅海,上線至今會員總數竟僅23萬人,也被北市議員質疑使用率低,悠遊付還能急起直追嗎?
面對外界揶揄「龜速」「牛步」,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亭如倒是坦然以對。「晚做也好,我們吸取前人精華,在短短六個月時間開發出來。」
一頭俐落短髮,把色彩繽紛的袖珍悠遊卡,直接作成耳環的陳亭如,笑說自己樂於當活招牌,走到哪都要宣傳悠遊卡。
不過,悠遊卡從來不缺知名度,無論是發卡量、小額支付金額,都長期穩居電子票證市場之冠,至2020年3月,卡數與消費金額各市占64.54%、74.96%。另一方面,也和公部門及學校合作,發行市民卡、敬老卡及學生證,坐擁廣大的用戶利基。
然而,同為電子票證的「南霸天」一卡通,早已與LINE結盟跨入電子支付,用戶迄2020年3月已累積到221.9萬人。
眼見行動支付落後,台北市長柯文哲只給陳亭如六個月期限,要她想盡辦法「殲滅敵軍」。
「我們團隊這些日子以來,真的是焚膏繼晷!」技術群資深協理范姜俍說,半年連聘人都來不及,還有具經驗的工程師來第一天就遞辭呈,直說壓力太大。招標還辦了兩次,因為第一次流標,廠商看到規模和期程都嚇壞了,沒人敢接。
所幸,陳亭如快速整兵,組成快打部隊,從送件到金管會,2019年2月取得電子支付執照後,5月發包進行開發,11月完成錢包功能、12月上線封測,短短半年間,就完成了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
鎖定「嗶乘車」,串連大眾運輸
相比LINE Pay一卡通(現更名為LINE Pay Money)只能出示QR Code「乘車碼」搭車,沒有支援NFC感應;悠遊付最大亮點,在於只要符合「Android系統」「具NFC功能」條件的手機,就可直接感應搭乘雙北捷運、雙北公車、Youbike及淡海輕軌。
這項功能稱為「嗶乘車」,是悠遊卡身為電子交通票證龍頭的絕招,但也最費力。悠遊卡業務群資深經理黃士展表示,因為大眾運輸動輒得咎,必須把轉乘優惠、1280月票、YouBike2.0、上下車皆刷卡、常客優惠等遊戲規則,一併考量,設計邏輯一改再改。
這項工程有多浩大?六家廠商、19種型號票閘系統的串接;還有捷運、公車、YouBike,加總共2萬4000台的機台,捷運環狀線當時尚未通車,都要一併「超前部署」。
悠遊付和實體悠遊卡的差別,也在於「即時」,用戶隨時可在手機上查詢交易明細,消費金額一目瞭然。為了提升用戶體驗,團隊盡可能地蒐集所有市面上符合規格的手機前測,數量竟高達52支。
慎重起見,悠遊付推出前,還特別效法遊戲業者封測流程,公開招募1000名「悠遊先鋒」,再加上300名市府、北捷同仁測試。陳亭如說,這次得到不少實用的回饋意見,像是原本設計進出站都要登入,不過先鋒認為,有時乘車時間不長,出站還要再次登入很麻煩,於是更改為30分鐘內處於登入狀態,便利親民。透過先行測試,團隊事前已有準備,也能減少內部衝突,更加從容。
虛實融合,一張卡全台走透透
悠遊付也支援QR Code,可以在商家掃碼支付、收款及線上付款,順應消費者及小商家原有交易習慣。電支事業部經理林志憲指出,「悠遊付」還能申請虛擬的台北卡會員,繳交北市自來水費、停車費等。
陳亭如再三重申,手機支付並非取代卡片,「一卡+一付」才是他們心中完美組合。
「一定要為弱勢族群保留最方便無現金支付」悠遊卡還有外籍移工、年長者、學生等客群,不可能為了推廣悠遊付,就捨棄這些族群。
「悠遊付是很特別的產品,是推展20年的悠遊卡加上電子支付。」悠遊卡可跨不同公共運輸,一張卡幾乎全省走透透,就連交通發達的日本也辦不到,悠遊卡公司並不會放棄實體卡片的角色。
展望未來,陳亭如心中,更將悠遊付定位在鼓勵大眾運輸的使用量。她的靈感來源於德國,凡買演唱會門票,送開演前後一段時間免費搭乘大眾運輸,也間接促進場內啤酒的銷售,因為觀眾都不會開車;有的則是祭出週末晚上8點後「兩人同行一人免費」的票價促銷,「終於知道老公為什麼都在這時候帶我約會了,」陳亭如笑著開了德國裔先生的玩笑,她認為悠遊付也可效法這樣的推廣方式。
譬如,與特約商店合作,只要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或騎YouBike到餐廳取餐,悠遊付就會補貼車資,團隊還想在疫情當下,發起用外帶支持「保住你的愛店」專案,將悠遊付發展為生活平台,「比起補貼用戶錢,我更希望把1280月票,做到8120的價值。」陳亭如這麼期許。
運用小補貼,創造里程經濟生態圈
也因此,即使許多電支業者撒錢打補貼戰,悠遊卡卻從不加入,因為認為交通是剛性需求,只要民眾不宅在家,願意出外消費,悠遊卡的強項,就是透過這樣的小補貼創造的小確幸,可以自成一個里程經濟生態圈。
透過行動支付,悠遊卡終於能「與消費者對話」。過去實體卡片,不會有完整消費紀錄,亦不太清楚消費者需求,「當悠遊卡透過實名制,將悠遊付使用者資料進行數據分析,會是其他業者都沒有的寶庫。」陳亭如過去在永豐銀行的老同事、將來銀行執行副總經理梅驊指出,這次悠遊卡可即時得到他們的想法,對於用戶持卡狀況有更明顯的輪廓。
況且以往電票悠遊卡單筆交易金額上限為1000元;電子支付的悠遊付可達5萬元等規範的改變,促進使用場域擴大,也更有商機。
他認為主事者亦為關鍵因素。「陳亭如即使位居董總之位,常常談業務還親自出征,事必躬親的作風,又對數位轉型很有經驗,是悠遊卡同仁願意將士用命,齊心推動悠遊付的關鍵原因。
2020年正好是悠遊卡滿20年,陳亭如於有榮焉,前十年悠遊卡專心經營交通,再來十年開發小額支付,下一個十年推「一卡一付」再好不過,喊出一年註冊數達150萬,「雖然不易,但有信心達成。」

【遠見雜誌。沈瑜(2020.05.19)。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72760】

連鎖企業品牌故事

潮流探索

推薦刊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