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概股在港二次上市 背後有3關鍵原因

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發展停滯、美國監管政策持續收緊,加上瑞幸、愛奇藝爆出財務造假風波,中概股被做空,為了避免受到單一市場的限制尋找其他市場。繼阿里巴巴後,網易、京東確定將回香港二次上市。
界面新聞報導,中美關係也會影響中概股在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,給在美上市的企業增加監管風險。美國證監會主席曾公開警示中概股風險,稱「現在是暴風雨前的寧靜」。美國監管政策持續收緊,預示著將有更多中概股被做空,也讓中概股公司感到不安。
「企業上市的目的是在股市融資。」大陸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左小蕾表示,京東目前在美股上市,但存在一個問題,就是部分美國投資者可能對陸企不了解,而上市公司必須得到投資者的關注了解,否則投資者為什麼要買公司的股票。
反觀,香港上市環境相對友好,港交所2018年4月發布的新規生效後,香港交易所新增允許三類公司上市:一類,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;二類,不同投票權架構(WVR)公司,且符合特定要求。
京東符合第三類,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的公司在港實現第二上市:可保留現行VIE結構及不同投票權架構,但需符合以下要求:一、市值大於港幣400億或市值大於港幣100億元,且最近一個財年盈利不少於港幣10億元;二、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資格交易所上市。
第三類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歸成為可能,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,這就滿足了阿里、京東等公司同股不同權的需求。香港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為中概股提供了更多規避風險的可能性。
至於京東為什麼不選擇A股上市?一是A股的准入門檻高,規定條件較多,審核制決定審核時間長;二是同股同權的企業才能在A股上市。另外港股相對於A股來說更加成熟,對互聯網公司上市更加開放。
2020年有望掀起中概股回歸潮。中新網報導,阿里巴巴於2019年11月回港上市,回歸首日總市值超過港幣4兆元,直到6月8日,港股市值也保持在港幣4.23兆元。從京東身上可以看到有阿里類似的操作:阿里是2019年「雙11」前造勢,而後上市,這次京東也選擇「618」的節點上市。而在阿里上市前,馬雲退位,張勇接任阿里CEO。日前,劉強東也卸任京東法人、執行董事、總經理等職位。
對於香港股市來說,阿里、京東等中概股回歸能夠增加港股交易量,活躍香港股市,可以提高香港股市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與競爭力,並且吸引更多互聯網企業以及同股不同權企業來香港上市。近日,有關百度、攜程、網易等互聯網公司,有意回港上市的消息也越來多。

【聯合報。蔡敏姿(2020.06.08)。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1/4621298?from=udn-catebreaknews_ch2】

連鎖企業品牌故事

潮流探索

推薦刊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