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家真的是你家?攜手熊貓宅配到府,全家能打通零售最後一哩路?

網購很方便,但有時沒人在家,或是沒有管理員,該如何解決收貨問題?全家與熊貓共推「宅家取」服務解決痛點,消費者是否埋單,仍待市場檢驗。
隨著物流配送需求增加,對於住家沒有管理員的你,是否曾有無法與物流士配合收件時間,導致需多次聯繫的困擾?
看準配送末端還差最後一哩路,全家便利商店(全家)近期與外送平台foodpanda(熊貓)旗下的物流pandago合作,推出「宅家取」服務,正是鎖定無管理員住家,或是國定假日、節日無法配送的收件者,且宅配費用不一且高昂等物流痛點,作為突破口,完成配送末端的最後一哩路。
現在,寄件者只要到門市完成寄件,包裹將配送至離收件人最近的全家門市,收件人收到配送簡訊並經觸發後,外送員就會送貨至指定收件地點,過程中也能透過系統即時追蹤貨態,最快30分鐘內就可以收到包裹。
雖然,「宅家取」的收費,比四大超商「店到店」貴兩倍,但比一般宅配費用便宜(表)。
若收件者24小時內未能觸發簡訊,系統將於晚間6點至9點自動啟動配送,刻意避開日間上班時段;若收件人不便收件,包裹則會放置於收件地址鄰近的全家店舖,保留三天,收件人可在期間內隨時到店取貨。
對戰蝦皮與全聯,打通最後一哩空白帶
令人好奇的是,彌補這段從店到家的短距離服務,對超商及與送平台,如何達成合作模式與效益?
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群助理教授朱訓麒觀察,「眼看蝦皮店到店鋪天蓋地而來,全家的創新,是被大環境逼迫下的不得不,」朱訓麒指出,便利商店主打便利,面對比自己更便利的電商,處境十分尷尬。
「宅家取」的創新,不僅是凸顯與統一超的差異,更是對發展迅猛的「蝦皮店到店」,以及全聯「小時達」的回應,奠定台灣便利店物流再延伸到末端的全閉環。
Foodpanda商務總監陳怡靜透露,雙方合作後,熊貓為全家既有的店到店模式,補上「宅配」這塊拼圖,且超越其他超商物流的配送時段限制;對於熊貓來說,也創造外送平台之外的新商機,帶給消費者升級版的物流體驗。
疫情趨緩需求退燒,外送業者尋找第二成長破口
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,2019年,全台外送員人數達4.5萬人,隔年攀升至8.7萬人,2021年底更來到10.2萬人。
疫情期間有許多外送人力加入,疫情後需求減緩,新服務也有助於增加外送訂單。可以說,全家與熊貓都具備全台廣泛的範圍和據點,與24小時全年無休的特點,雙方一拍即合,同時全家也能免去自建車隊的成本,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異業結盟優勢。
不過,完成末端配送的最後一哩路,並非外界想像的簡單。
首先,疫情爆發前,市場未有類似服務,消費者是否願意多負擔費用、如何定價等,都成為前期評估問題;再加上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,美食外送員負責店到店前後端的寄取件服務,接受度可能不高,因此該項服務暫時擱置。
直到2021年疫情再次爆發,民眾生活與消費型態被迫改變,包裹寄取需求大幅成長。
一年多來,雙方就法規、取貨流程、系統串接與人員訓練等,不斷優化與簡化流程。
「宅家取」服務上線後,陳怡靜指出,不僅超商門市功能將擴大,成為物流和宅配的轉運站,對熊貓來說,未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,或是店到店取件,都會是發展的機會。
全家則觀察,收件者手動觸發包裹配送的時段,集中於下午4點過後,其中下午4點至晚上9點,觸發收件的消費者近五成,實際使用情境符合「宅家取」對應的目標族群,顯見消費者確有晚間時段收件的需求,對外送伙伴代取宅配的模式,接受度漸增。
海外類似服務多免費,台灣業者扛得住成本壓力?
朱訓麒認為,表面上,「宅家取」是對電商包裹的再配送,但同時,也為超商店內商品與電商「超級好賣」等虛擬平台商品「練兵」,換句話說,就是新零售的前期準備。
其實,超商與外送平台的合作已有成功案例,五年前在中國就已經很普遍,「美團」「餓了麼」等,都可以到任何超商、超市、餐飲店取送物品,如今,台灣超商也開始加速數位化。
不過,放眼國際,中國與美國的電商幾乎都是免運費,未來台灣也可能走向這條路,美國亞馬遜由會員費吸收運費,中國則依靠高效且龐大的物流系統,盡可能壓低成本後讓賣家吸收。
台灣一小時內送達的生鮮雜貨配送才剛起步,成本較高,經營者也多未獲利。對業者而言,最大的挑戰是台灣市場較小,難以透過規模化而獲利;另外,台灣居住密集且便利商店眾多,除非是生鮮品類「剛性需求」產品,否則超商送到家裡這段「快商務」的需求尚不明確。
「宅家取」創意雖佳,但介於宅配與店到店的服務費用,與使用情境是否能被廣泛使用,就看消費者埋不埋單這項新服務了。

【遠見。吳婉瑜(2022.09.27)。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94614】

連鎖企業品牌故事

潮流探索

推薦刊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