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歲棄高薪,回台當董事長爸爸司機⋯她:曼都企業接班人「這件事」第一次不成功,後面就累了

從一家7張椅子、8名員工的店,成為60多億營收的企業,商周CEO學院邀請曼都國際董事長賴淑芬分享她的逆境故事。自大學畢業後,賴淑芬原本要留在美國工作,但在父親的呼喚下,30歲的她放棄高薪,回台擔任父親司機兼祕書,從基層開始做起。
一個美髮業外行人初來乍到,要如何獲得66家分店設計師認同?接著她主導購併同業品牌貝詩、麗的,每次收購整併,都是父親交待一句話,賴淑芬就要去處理,她如何帶人帶心,將店數拓展為六倍?又是什麼機緣,她接下虧損老品牌小美冰淇淋,獨排眾議研發後來爆紅的黑糖珍奶雪糕。以下為賴淑芬在課堂上分享她26年來的經營秘訣,節錄部分內容。
商周總經理朱紀中問(以下簡稱問):這邊很多二代學員,你剛才說與爸爸有很好的溝通,我覺得很妙…因為都是你父親承諾別人要收購、併購,然後請你去處理,一次、兩次、三次…。看起來你願意去接受父親的價值觀,不然很多家裡可能已經吵翻了,對不對?到今天你還可以跟創辦人之間有很好的互動是為什麼?
曼都國際董事長賴淑芬(以下簡稱答):我覺得要定義好自己,我定義自己是創二代,不是第二代繼承者;我是創二代,我是跟著我爸爸一起創業,我也在創業。
確認這個定位後,我們就會激發很多點子,為什麼會這麼說?因為我的過程跟我父親有一點像,父親創業時,有一句俚語是這樣說的:「剃頭噴鼓吹,天下第一衰。」美髮業和殯葬業,都是最倒霉的人才去做,你什麼都不會、找不到工作,來這兩個行業絕對有飯吃。我記得小學一年級,向同學自我介紹,我說我家是在信義路四段38號開美容院,被同學取笑,我妹妹也是,一樣被譏笑。
所以,我就和我父親的夢想一樣,希望能提高美髮業的社會地位,有一天能翻轉這個產業,我和爸爸的心是一樣的,所以我們在溝通上沒有太大問題。
問:你怎麼把爸爸變成一個老師、顧問?這一點你有沒有方法可以分享?
答:我在公司都不會叫我爸爸「爸爸」,我在公司叫他董事長,現在叫他總裁。叫「爸爸」是回家的事,我們在家不討論公事,起因我成長過程,爸爸媽媽常常在家或者在車上討論公事,有時吵架、拍桌拍椅,氣氛很不好。
所以我那時就決定,以後跟父母共事,絕對不把公司情緒帶回家。我們溝通都在公司,我把他當成導師、教練,即便我是他的小孩,我覺得要臣服於他。
我要做我有價值的事,他的價值是我無法取代的。所以我請教他大部分就是他無法被取代的那一塊。我的強項就把它做好,像行銷、管理、電腦;不是我強的部分我多問他一下,那一塊一定要尊重他。第二代要找出跟上一代的分工角色、各自的價值。
學員問:我也是第二代,想了解你當初導入系統,還有一些觀念制度,你父親真的沒有參與嗎?他不會過問?你們會互相討論?他完全支持你?還是你做完了才跟他回報?投資系統會花錢,如何說服他心如刀割的事也得做下去?
答:父親對他的朋友有講過說「我們這位董事長很會花錢」,我確實很會花。所有東西就是要花錢,一定會心如刀割,但還是一個原則:你花多少錢,就要給人家創造多少錢、要超過那個錢的價值出來。即便我花很多錢,我們公司的獲利,也沒有因為我花錢變少了,反而更多。
所以,重要的是「第一次花錢就要成功」,那你第二次要花更多的錢,他就不會囉嗦。
主持人問:那你第一次是什麼開始?你是選擇一個小花錢的事?還是一次就先花一大筆?
答:我第一次花比較多的應該是在電腦資訊系統。我爸爸常常跟我講,講話做人要「氣柔志堅,外圓內方」,你要做什麼事情內心很堅持,但是溝通是藝術,要很柔軟。
所以我要做一個會對公司產生效益的系統,我要寫提案。我對我父親還是要寫企劃案,他是我的顧客、我的金主,要向他提案,提案到他覺得值得,我早期在曼都每一件事情都向我父親提企劃案。
在這裡,就不要把自己當成二代、也不要當他的小孩,你要把他們當作你的主管、你的老闆。用這種心態去說服他。
學員問:有很多父母把二代像賴董事長這樣送出去留學,回來以後就變得沒有辦法與父母溝通。第二個是,對原來的產業適應不良,學了一身武藝,回來根本沒用。但是賴董事長您的經歷我看了,學的是學經濟,也不是學MBA,我們有可能對下一代複製您的方式嗎?讓他先進一個產業歷練,然後高中或大學再送出去國外?他怎麼適應良好,然後回來又能發揚光大?還是這只是一個個案?別人如果複製這條路不見得能成功?
答:我覺得心態很重要,其實我以前不是這樣子,我以前剛進曼都就是一個上班族。那怎麼樣讓我的心態願意投入?而且願意掏心掏肺?我覺得我的父親用一招很厲害,就是錢。
一般我們都覺得說,父母的都是我的,或是會分給我對不對?我就涼涼的就好,但是我父親觀察我大概十多年的時間,那十多年,他把我當公司的主管,我就是領薪水,他也沒有額外給我任何東西。
我如果要成為公司的接班人、讓他願意給我更好的位子、待遇,我就要付出代價,甚至要分一些股份給我買。我在曼都的股份是要花錢買的,他沒有給我。因此,我就要掏心掏肺證明給他看。
所以跟第二代相處,給東西不能給太快、不能給得太容易。讓他要用吃奶的力量做出來,那這個掏心掏肺就會出來了。

【商周。李盈穎(2023.05.30)。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management/blog/3012449】

連鎖企業品牌故事

潮流探索

推薦刊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