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慘時年營收不到高點 6%,雄獅也未裁 1 人!黃信川怎麼帶領 3000 員工挺過疫情困局?

「2020 年第一季,是公司 30 幾年來最好的一季。」從財報來看,2019 年是台灣旅行社龍頭業者雄獅歷來營收最高的一年,達到新台幣 302 億。眼看新一年來到,成長力道有機會再創新高。
不料一場疫情來襲,雄獅在 2020 年的營收跌至 65.5 億元,2021 年更墜入谷底,約 17.6 億元,是 302 億高點的 5.8%。
當國境封鎖,出境業務近乎歸零,雄獅旅遊董事總經理黃信川直言,他立刻想到的是,雄獅全台 3000 多名員工,另外還有 1400 多位導遊怎麼辦?「我不怕發給員工薪水,我怕的是員工沒事做,導致武功盡失。」於是,雄獅全體動起來,想方設法找事做,賺錢、沒賺錢不重要,重點是持續地奔跑,保持團隊動能和實力,也找尋新機會。
疫情前,雄獅每天有 200 團飛往全世界,全公司 95%的戰力主攻海外市場;疫情後,全公司從董事長王文傑乃至於全體成員,重新探索台灣的美好與機會,也深入思索企業自身的價值,「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認識、不了解台灣,就沒能力去創造不一樣的旅遊型態,服務台灣消費者。」
年輕時學畫的黃信川,從繪畫中學到的重要概念之一就是構圖。「很多人一開始眼睛畫得很漂亮,接著畫鼻子、嘴巴,最後額頭畫不進去,這就是布局失敗。」對他來說,好的布局就是先做結構性的鋪陳,再慢慢雕琢細節。
因此,當局勢困頓,雄獅的應對之道並非急就章地打游擊,而是回到原點去思考消費者的痛點在哪裡?雄獅的主張又是什麼?想透徹了,再進行組織重整和資源分配,結構式地推行產品研發跟創新。
在雄獅 28 年的職涯中,黃信川歷經亞太部、產品、客服、行銷等不同單位的輪調和歷練,也遭逢過 SARS、金融風暴等各式各樣危機,COVID-19 這場大疫,讓他學到最珍貴的一課就是,只要意念堅定,「從來不會看不到機會」。
當天際再度忙碌起來,黃信川寄望雄獅團隊在疫情期間操練的細緻服務與體驗,能夠再深化,為組織開啟新的契機。「我常常這樣問自己,過去我們有 3000 多人,有人規定我們不能變成 8000 人嗎?」
危機中不停止探索任何可能性,保持團隊動能,也吸引人才認同
Q:身在疫情暴風中心,當下心情如何?
A: 我還記得,2020 年除夕夜,大家歡欣鼓舞,因為那年第一季,是公司 30 幾年來最好的一季,從來沒有這麼好。沒想到,後面有一個最大的撞擊,如果是一次的撞擊也就算了,它是不斷地撞擊。當時雄獅每天從桃園機場大概飛出去 200 團到全世界,一開始只是中國大陸不去了,接下來郵輪不能走、義大利怎麼了、其他國家又怎麼了……。
當下同仁真的沒這麼「忙碌」過:要照顧海外客人的安全、通知要出發的人不要出發、退錢給已經繳錢的客人,讓他們安心。過去同仁收錢的速度練得滿好的,沒想到 2020 年有 3 個月練習退錢,現在流程應該滿順的。(笑)
Q:業績瞬間歸零,怎麼因應?
A: 我們幾個高層意識到,(忙著退錢、善後)這個問題「總會過去」,意思是,不出團這件事,一定會出現。於是,我跟幾個主管開始跑遍政府部門、縣市政府,尋找所有可能。我以前不會這麼「過動」,或者說臉皮滿薄的,但是我很清楚一件事情,當事情都處理完,光這棟雄獅大樓員工就有 1000 多人,全台員工 3000 多人,導遊 1400 多位(不含在 3000 多人內),當他們突然都沒事做,這很可怕。我們擔心的不是員工領薪水,而是擔心他們沒事做,這樣一個月、兩個月下來,這些人的武功全廢,他對自我還有感覺嗎?
我從 2001 年就幫台灣農村轉型做觀光,所以 2020 年 5 月去農委會看看能做些什麼?最後提出「幫農業找通路、幫觀光業找出路」,記者會上,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和我們老闆王文傑拉著一個透明行李箱,裡面裝滿蔬果。當時海運航運出不去,我們也賣過花,找來員工幫花農綑綁 2、3 萬束花。我們還派隊幫農民採水蜜桃、做物流,還做便當送到有需要的善心機構或醫院。很多人問我,這樣有錢賺嗎?其實沒有,關鍵在於讓我們的人忙起來,賺到心靈上的快樂,也在當中找機會。
Q:做過什麼最壞的打算?
A: 有人問過,疫情繼續下去,錢都燒完了,怎麼辦?我們幾個高管都有共同的意志跟意識,戰到最後一刻,大家都走了,也是光榮的。現在或許是最悲哀的時候,但說不定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我們決定抓住機會。
其實資金市場這幾年很活潑,只怕你沒有好的案子,去跟資金對話,所以我們一直在創造好案子,資金就會來擁抱。我覺得這也是經營者的責任,如果有很多資金都在找好標的,你是不是在做好的標的?我們這 3 年一直在做這件事,相信我們有被看到。另外,我們對於資金的運用,以及剩下多少子彈,心裡是有一把尺,也一直密切掌控。
Q:疫情對團隊士氣有什麼影響?
A: 不諱言,在這3年裡面,大概有將近 1000 個員工離開我們,因為他們的爸媽會擔心,小孩在這行業做下去還有意義嗎?但是也很謝謝 2000 多位同事不離不棄。
換個角度想,以前你要找的人才找不到,現在很容易找到,只要做得好,人才就願意接近你。主要是我們的努力被很多人才看到,他們很樂意跟我們一起往前衝,這是我們的機會。這3年來,我們可能損失了錢、走了很多同事,不過,從 2022 年 12 月起,大概有 200 多個同事主動回任,可能還是喜歡做旅遊吧。
回到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,深度探索旅遊服務的本質
Q:國境封鎖,如何推動業務運行?
A: 2020 年德國就有研究報告說,國際觀光旅遊和航空事業,2024 年才可能回到 2019 年的樣態,所以我們在定錨的時候,心裡就是設定 2024 年,不要太驚慌,做好長程打算,才來安定自己的工作方向。
整個過程裡,外界可能不知道,我們內部成立戰情中心,有 6至7 個人,但是每天早上 8 點的戰情會議是 100至200 人線上開會,現場 20至30 位,董事長跟我都在。疫情期間,很多人是上幾天班、休幾天,我們戰情中心沒有一天不上班,包括六日。我們都怕時間不夠用,每天有開不完的會,晚上還要跟美國連線。
我們北中南派出很多主管,從媒體蒐集資訊,拜會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,集合成無數個專案,彙整到戰情中心,再一個一個篩選出可以做的方案。通常一個禮拜可以產出 30至40 個題目,每周五做收斂,指示同仁下一步是什麼,檢查進度到哪裡。每個案子都有主持人,主持人背後都有團隊,每個提出的議題一定都要有答案,也會追蹤有沒有完成。
Q:疫情趨緩後,戰情室還繼續運作?
A: 戰情室讓我們學到更多東西,過去很多資訊都是從媒體上看到,現在都投影在辦公室牆上,從中學習我們要什麼、不要什麼、為什麼。這個模式還在繼續運營,我們的概念是,資訊愈通透愈好。一件事只有你跟我知道,我們可能看不出價值,但是有200人知道,就有機會,可能我這邊覺得不可行,另一邊有人舉手表示他們很需要。
戰情中心現在降到 100 多人,主要是掛協理級以上的主管,包括台灣各地、海外據點,我們投資的事業也能提報,這個模式會一直持續下去,除非我們找到更棒、更好的方式才會放掉。
Q:對於「危機就是轉機」有什麼體會?
A: 對我們來講,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去重新定義自我價值,思考旅遊觀光產業的新走向跟趨勢。我們是邊跑邊思考,如何突破重圍。比起全世界,台灣在疫情期間的環境相對是最好的,國內旅遊不受影響。但是雄獅從前有95%以上的員工都是做國外旅遊,客源地在台灣,目的地在全世界,要帶領他們做國內,客源地跟目的地相同,問題很大,因為過去練的武功和理念完全不一樣。
我們在 2020 年 5 月發動全台走透透,由董事長帶隊,30至80 個主管同行,一出門就 2至3 天。到今天為止,這類探查行程已經第 58 次,差旅費 2000 多萬,因為是我簽字,我知道花了很多錢。做這件事的目的是,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認識、不了解台灣,就沒能力去創造不一樣的旅遊型態,服務台灣消費者。不管怎樣,都要先投資自己。
一路上,聽到我們主管有人去過日本 200 趟、歐洲 100 趟,都是小 case,但是他們卻連阿里山都沒去過。董事長王文傑每次到了沒去過的地方,都是驚艷的表情,每天都很期待。當然他不是期待去旅遊,而是他看到台灣不同的一面,思考機會在哪裡?所以其實我們是在尋找痛點,不是尋找如何玩。
這是一段滿重要的時間,2020 年 6至8 月,幾乎都在做組織重整、資源分配,再做結構式的產品研發跟創新。那年 7 月,全世界都害怕的海上郵輪,卻在台灣移動跳島,從基隆港到金門、澎湖 、馬祖,短短 2 個月就有 2 萬多人搭過,連 CNN(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)也報導。
艱難的考驗驅使團隊目光一致,合力走出困局,也全力開拓新格局
Q:團隊成員也都很靈活地跟著應變?
A: 在思考這所有內容,並且一步一步落實,都仰賴我們優秀的團隊,萃取過去在國外看到的經驗,轉換成在台灣可以運用的方式。可以說,疫情給了我們非常強大的凝聚力,大家終於一起坐下來思考:過去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方向,現在只剩一個方向,就是台灣。
我認為,好的團隊不一定是成員個個最優秀,而要是最能適應的。想存活,是你願意調整,這跟你多聰明沒什麼關係,我們的團隊就是很快速融入環境,並且想突破,我想雄獅的企業文化就是這樣,每遇到一個撞擊,都會感覺看到一個新的機會。
當所有人都停下來,形同把市場空出來,所以,我們不想營收,積極在國內拓展各種旅遊體驗,有成功、有失敗,還是不斷在辦,只想讓自己活得精采。很多以前沒跟我們接觸過的客戶,給了很多掌聲跟鼓勵,雖然無法取代收入,卻是心靈上的強心劑。
有時候,你要感謝一個災難,太平盛世裡,大家都各自為王、各有地盤。疫情中,所有人都受到衝擊,它讓組織剩下唯一、相同的方向,原本的隔閡跟穀倉(silo)都不見了。
Q:對於旅遊熱潮回歸,已經做好準備?
A: 其實我們聊過,這個(疫情)會不會太快結束,我們還沒準備好。意思是,在組織、人力、市場上,我們覺得定位還沒完全好,如果立刻回到過去,我們努力的這些就沒機會展現。我們都不想走回老路,應該是說,我們對於「消費者體驗」的概念,還要再升級,真的去解決消費者的痛點。
以 2020 年標下的鳴日號列車為例,我們設定是做旅客、不做乘客,做文化生活體驗、不做搭火車,把每一節車廂當成策展車廂,從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都去做很多細節的改變,讓我們看到美學設計跟服務體驗可以被重整,旅遊可以走到另外一種層次。
Q:疫情間的新嘗試,疫後持續保留?
A: 旅遊業很脆弱,經歷過非常多危機,只是時間長短不同,像SARS、金融風暴,甚至各地火山爆發等等都是。經過幾次考驗,我認為所謂的機會,是釐清自己想掌控什麼,絕不可能說等危機過去,你再來,因為到時候大家都來了。你過去可能跑了5年、10年、30年,現在大家都一起退到起跑線後面,但是當裁判鳴槍,我必須不只超越起跑線,還已經等在好幾個終點站之外,因為我們沒停過,一直在暖身,一直在奔跑。
很多人問,出境恢復了,你們是不是就不做國內,回去做國外?我常常這樣問自己,過去我們有 3000 多人,有人規定我們不能變成 8000 人嗎?雄獅本來就是國際性的旅行社,只是過去主要把國人帶到海外,疫情讓我們知道可以反向,不只要出去,也要把國外旅客帶回來。2022 年開始,我們陸續在海外建置更多公司,包括越南、印尼、韓國、大阪等。對團隊來說,要做國人出國,已經做 30 幾年,技術面沒問題。我們在思考的是如何翻轉、創新,這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,如果有更大的機會,就不斷地拓展。
Dos
1|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,不能有絲毫的考慮。
2|好的團隊,是最能適應的團隊。
3|用不同的產業的人才,產生新的競爭物種。
Don'ts
1|定位不明就決策,重新開始很難收拾。
2|員工沒事做,造就造假文化。
3|創意不可執行,就不是一個創意。

【經理人。吳俊毅(2023.05.24)。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66846?_gl=1*1tyx5u8*_ga*MzYwNTM5NjQxLjE2ODU1MDI1NDk.*_ga_LJQ58J2DG7*MTY4NTUwMjU1NS4xLjAuMTY4NTUwMjU1NS42MC4wLjA.】

連鎖企業品牌故事

潮流探索

推薦刊物